吉林大學 葉冰冰《中國青年報》(2014年09月19日12版)
  剛剛落下帷幕的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簡稱“魔術大會”),是由文化部、中國文聯、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中國規格最高、影響最大的魔術活動,承辦機構包括文化部有關部門、北京市文化局、昌平區政府以及中國青年報社等十家機構。本次大會共邀請了來自18個國家的80多位魔術界代表與會,為首都人民奉獻了一場精彩的魔術盛宴。這場魔術盛宴也是昌平區為實現文化惠民,把昌平打造成魔術之都而實施的一項重要舉措。
  緊抓發展時機,迎接魔術潮流
  近些年,受國際金融危機、世界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影響,蒙地卡羅魔術大賽等國際賽事相繼停辦,世界各國魔術師、魔術組織多而散亂,難以形成規模經濟;各國之間缺乏對話交流,沒有形成產業合作機制;世界魔術行業準則、比賽規則缺少共識,亟待統一、規範;產品認證、原創流程缺乏保護,發展動力不足。
  與此相反,我國魔術事業發展蒸蒸日上,魔術愛好者、從業者明顯增多,中國的魔術師在一些國際魔術比賽中也頻頻獲金獎,魔術演藝市場方興未艾,京、滬、杭、粵、港、澳、台等地魔術文化活動如火如荼。中國的魔術正在走向世界,世界的魔術也正在走進中國。
  近年來,北京市魔術文化發展迅速,成果豐碩。2009年,北京成功承辦了FISM世界魔術大會,之後連續舉辦魔術活動。特別是2012、2013年成功舉辦的“首屆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中國北京亞洲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探索了產業合作、魔術比賽標準、原創產品認證等核心內容,被推崇為“國際魔術活動的典範”;中國高校魔術社團聯誼會、北京魔術學校也相繼成立,中央電視臺等各類媒體推出眾多魔術表演節目,培養、包裝了大量魔術表演人才;國家大馬戲院、北京魔術城等項目已在籌建中。
  此外,北京市作為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具有比較完整的國際性會展產業活動體系和服務體系,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備,對我國魔術產業整體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力和輻射效應。
  發揮區位優勢,發展魔術文化
  2013年,以國家大馬戲院為項目,未來文化城開始在昌平籌建。位於未來科技城西南側的未來文化城占地面積約6平方公里,集文化創意、科學普及和娛樂休閑於一體,與未來科技城形成科技文化的互相呼應、良性互動。文化城突出文化主體,重點建設四大核心功能:國家級文化的孵育搖籃、創新型文化的展示窗口、高科技文化的藝術舞臺和文化創意產業總部基地。
  昌平區副區長劉淑華女士表示,就世界魔術的走向來看,魔術越來越需要有科技的元素,而未來科技城和未來文化城的建設都將在科技和文化方面促進昌平魔術的發展。同時,在第一屆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之後,昌平開始形成了濃厚的魔術氛圍。“中國高校魔術社團聯誼會”在昌平成立,一些學校也開始成立魔術小組,有很多孩子、老人逐漸熱衷於這項活動,這都為昌平打造魔術之都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現如今,昌平正在打造魔術之都的品牌,並開始了下一步的計劃。國家大馬戲院落成之後,昌平將形成專門的魔術劇場,會有專門的魔術團隊和專場演出。在本次大會之後,昌平區政府將召集魔術領域的專家和從業者召開研討會,彙集專家和專業人員的意見,共商魔術發展大計。此外,昌平還將針對魔術道具的研發和生產,形成相應規章制度,並逐步打造完整的產業鏈。作為本次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魔術產業發展高端峰會在昌平召開。會上,來自全球的魔術專家和行業精英,結合國際魔術產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就《國際魔術合作促進會章程》、原創魔術流程知識產權保護等多項內容進行深入的交流和研討,併在會後發佈了《國際魔術產業發展北京共識》,對國際魔術產業發展的基礎、動力、途徑、制度保障以及智力支撐,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斷。《共識》的提出和今後在各國的實踐,將有利於魔術師權益保障和青年魔術人才成長,有利於促進魔術產業良性發展。
  國際魔術師協會還向北京市昌平區頒發了梅林獎——“年度最佳魔術大會獎”。昌平區收穫的這一獎項,是國際魔術師協會對昌平舉辦“亞洲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的肯定與支持。
  發展文化產業,實現文化惠民
  實際上,昌平為發展文化產業,實現文化惠民,還將做出更多的努力。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北京市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建設步伐,推動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助推北京市昌平區“國際一流的科教新區”建設。昌平提出科教興區、文化強區的發展理念,全面推進文化復興、文化創新,著力構建歷史文化體驗之區,創新文化發展之區和生態文化展示之區。
  昌平目前正在實施歷史文脈梳理工程,計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全面挖掘梳理和搶救保護昌平歷史文化資源,編輯出版系列叢書和製作影像製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深入開展文化、科技、教育“三下鄉”活動。每年送書2萬冊,送電影、送戲2萬多場次。2010年以來累計組織大型主題文化活動4000多場次,舉辦“周末社區大講堂”5000餘場,參與群眾過百萬人。
  為加快發展公共文化和體育事業,昌平還建成了體育館、影劇院等一批文體設施,正在全力推進“一心五團多支撐”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骨幹網絡建設,打造具有可識別性的文化新地標。整合區域文化資源,精心培育了北京農業嘉年華、昌平蘋果文化節、溫泉文化節、十三陵國際旅游文化節、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2013年全區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企業183家,資產總計170.3億元,實現收入114億元,利潤總額11.3億元,從業人數近2萬人。正在加快實施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雙輪驅動”戰略,全力打造明十三陵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未來文化城、小湯山湯泉古鎮、昌平新城文化創意新區四大文化功能板塊,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規模化、集約化水平。  (原標題:“魔術熱”催生昌平文化惠民新品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bkz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